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0日
作者:来源: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国家能源局公告 2025年第1号),由中冶武勘携手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研发的“50000Nm3水平隧洞式岩洞氢储能系统”上榜,获得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
该成果是国内地质储氢领域的第一个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彰显了中冶武勘在岩洞氢储能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和领先优势。
氢能作为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化储备已成为国家的战略刚需,也是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有效保障。中冶武勘与合作单位依托国家级、省部级及集团公司级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开发测试了氢储能系统建造所需的受力衬砌、临氢密封等多项核心材料,构建了具备大直径、高试验内压、大径向加载压强特性的大型储氢洞室力学性能室内模型试验系统,并搭建了氢能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面向高压循环注采下的储氢洞库材料、关键试验装备、核心建造技术、智慧管控等的全方位技术突破,成功研制出当前全球岩洞储氢量单库储量最大的水平隧洞式岩洞氢储能系统,为解决规模化储氢难题提供前沿解决方案。该科技成果将实现国内岩洞储氢技术从“0”到“1”的突破,达到三个“全球领先”,即水平隧洞式岩洞储氢全球首例,单库储氢规模(5万标立方)全球第一,洞室储氢全产业链集成全球领先,对地质储氢领域发展将带来巨大且深远的影响。
该系统的成功研发,获得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春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程时杰,国家卓越工程师、武汉科技大学教授丁文红等领军人物及团队等的鼎力支持。同时,大冶市人民政府和湖北光谷东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在政策、土地等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扶持。研发团队围绕岩洞储氢核心技术,致力于打造国内首个光伏+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综合测试平台,有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动我国在国际规模化氢储能领域实现领先突破。
近年来,中冶武勘紧跟国家“双碳”及“氢能产业发展”重要战略,基于传统主业优势拓展氢能源领域业务,并通过不断优化业务布局、研发核心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持续提升、细化EPC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可提供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氢能等深地储能产业的规划、设计和建造等服务。
目前,中冶武勘氢能业务覆盖广泛,包括生产侧的风光发电和制氢工厂、存储侧的岩洞和地下分布式储氢、输运侧的天然气掺氢和纯氢输送,以及消纳侧的加氢站、氢化工、氢能-电网耦合调峰等。下一步,中冶武勘将继续依托“湖北省深地储能技术创新中心”,链接清洁能源产业内各方技术研发及产业力量,在储氢输氢等领域,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打造国家级综合测试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带动风光发电、氢能综合利用等能源建设项目,构建储能/氢能产业“生态圈”,为打造国际一流的氢储能综合试验系统、技术示范平台、氢能交流中心及氢能产业快速发展贡献中冶武勘的科技力量!